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壹 节日来源
古人把仲春时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崭露头角称为“见龙在田”(即为“龙抬头”),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称为“飞龙在天”;此外还有“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分别对应各时节天象。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标示阳气自地底而出,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了。

贰 自然物候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中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惊蛰在立春、雨水之后,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如《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
由此可知,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生机开始的月份,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意味着万物开始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大地上将出现春暖花开的的美好景象。

叁 节日习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故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在中国流传着“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的说法。
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
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
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
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吃面条名曰“吃龙须”,
吃馄饨为“吃龙眼”,
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
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
“龙舌”、“龙耳”、“龙皮”、“龙子”、
“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开笔写字
相传农历二月初二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
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
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
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喝春酒
二月二又是“春耕节”“农事节”,
“地载万物”,“聚财于地”,
使人们对土地有了敬畏之心。
当进入农耕时代,
人们相信神灵能够庇佑自己的土地,获得丰收。
古时候,人们在这一日,要以青囊盛百谷、
瓜果种子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
另外,还要“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
人们在秋天收获粮食作为酿酒原料,秋酿冬藏,
经过一道道制作工序和数月的储藏,等到春天,酒就“熟”了,
成了人们期盼已久的香甜好酒,这样的酒就叫“春酒”。
春酒历来都是酒中佼佼者,而龙抬头时酒品最香,
所以一般今天都会喝点酒,以盼有个好兆头!

茅台不老酒礼系列
茅台核心产品,五大茅台之一“茅台不老”创立于1994年,
是茅台集团保健酒业公司精心、重点打造的核心战略品牌,
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品牌。
系出名门,由茅台之魂季克良亲笔题字,
“茅台不老酒”中的“茅台”二字,
既代表了品牌、品质和文化,
也体现了“不老酒”在茅台集团众多品牌中的核心战略地位。
喝一杯茅台不老,喝出今年好兆头!
